搬迁海西湾圆了青岛大造船梦

发布时间: 2023-06-07 13:54:51 点击数量:

陈埥

 

每个人都有梦想,我的梦想和船有关。

1983年,我怀揣着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工程专业的毕业证书和为祖国造大船的美好愿望,来到青岛北海船厂(现青岛北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北船重工)。我有幸亲身经历并参与了我国船舶制造行业的改革开放,见证了青岛大造船由梦想到现实的历程。

世纪之梦

一百多年前,青岛船舶工业在青岛湾畔悄然诞生。公元1898年10月,一位德国造船技师在莱阳路段创建了一个小型修船所,以修造小船艇为主,兼修各种车辆,这就是今日北船重工最早的前身。

然而,直到20世纪80年代,青岛还没有在世界造船行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就是在国内造船行业中,青岛的造船能力也处于低端水平——只能建造1万吨以下、坞修2万吨左右的船舶。作为青岛船舶工业的“龙头”北船重工以修船而闻名国内外,曾创下国内修船多项纪录,但造船一直是“短板”,只能建造中小型船舶。

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沙滩上建造了5000吨油轮“大庆409”号后,于1984年1月设立了造船部,同年12月成立造船分厂。由于没有船台和下水设施,从80年代到90年代初的十几年间,仅制造过1000——2000吨货驳、400匹拖轮和小型渔轮等,直到1992年6月,才研制出船舶横向翻转下水滑道,暂时解决了船舶下水难题,建造的最大船舶为1万吨级货驳。

梦启海西湾

21世纪是属于海洋的世纪,也是属于船舶工业的世纪。造船业作为现代工业的集大成者,被称为“综合工业之冠”。随着世界造船“重心西移”和大型船舶成为主流,国际船舶市场迅猛发展,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加快船舶工业建设。作为国内造船业巨头,我们北船重工的上级集团——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中船重工)把战略目标锁定在青岛海西湾,这与山东省和青岛市加快建设海西湾造修船基地的构想正好吻合。

海西湾地处北纬36°线——“船舶工业带”上,是胶州湾内的一个小海湾,其东、南、西三面受海西半岛环抱,被国内权威专家公认为国内最好的大型造修船基地选址。这里水深港阔,加之周围优良的自然环境,恰好满足了青岛造船人“建大坞、造大船”的愿望。

2001年7月13日晚,当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的喜讯传来时,青岛市民为成为协办城市承办奥帆赛而兴奋不已。而此时此刻,我除了具有和国人同样的振奋心情外,更感到了一份压力、一份责任。因为这也意味着早被国际帆联和青岛市一致看好作为奥帆赛场馆之地的北海船厂,将面临着整体搬迁、提前搬迁的双重困难。对此,我们从企业长远发展出发,变被动为主动,积极与青岛市政府沟通,共同筹划,最终确定了“成功举办奥帆赛,船舶工业大发展”的“双赢”目标。正是有了这一共识,市政府给了公司合理的搬迁补偿;正是有了这一共识,海西湾这块得天独厚的宝地被规划为造修船基地,并给予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和优惠待遇。我公司从2003年下半年至2004年上半年,仅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提前完成了企业的整体搬迁,满足了奥运场馆提前开工建设的需要。

自2003年起,“搬迁、建厂、经营生产”三条战线同步推进。专门成立了海西湾分部,从全厂各部门抽调得力人员,加快推进工程建设、设备配套及生活设施和各项生产准备工作。早期建厂条件异常艰苦,工地办公室就设在一辆报废的旧班车上,建厂人员吃住在临时搭起的板房里,没有节假日,潮涨潮落就是他们的作息表。他们指挥协调各施工单位,围堰填海,建码头、筑大坞、盖厂房,将昔日的荒山滩涂变成了今日现代化的造修船基地。

在搬迁过程中,我们努力缩短停产或局部停产的时间,以保持市场的连续和队伍的稳定。新厂修船工作在取得良好开局后,边适应、边改革、边提高。造船分厂则走出去寻找开辟新的生产场地,通过合作、联合等形式,“借窝下蛋”,维持分厂经营生产的运转,保住客户和市场。搬迁期间,整个企业经营生产没有停顿,实现了平稳过渡。2003年完成工业总产值非但没降,还比上年略有增长,实现利润为年计划的3.25倍。2004年又超额完成了集团公司下达的经济考核指标,利润比上年继续增长。

2005年7月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来公司视察时,在听取公司汇报和参观了即将投入试生产的30万吨修船大坞后,欣然为基地题名,书写了“海西湾造船基地”。7月26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项目建议书,项目总投资74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61亿元。主要建设50万吨、30万吨造船坞各1座,建设30万吨、15万吨修船坞各1座,原有10万吨浮船坞1座经搬迁改造投入使用。

凤凰涅槃

按照“总体规划,一次建成,分阶段投入生产”的原则,2003年底,修船码头竣工。2005年6月,两座修船坞基本竣工,修船厂房和游艇、船机新建厂房投入使用,水电道路等配套条件基本具备,修船区、游艇船机区基本建成投产。其中仅修船区面积就达40公顷,相当于原市内老厂整个面积。造船区建设于2005年底启动,2009年12月主要生产设施基本建成投产。至此,整个新厂陆域面积330余公顷,码头岸线长度5公里,形成了年造船能力近期204万载重吨(远期扩大到468万载重吨),修船212艘,建造海洋石油开采平台4座、救生艇500艘的生产能力。

北船重工新厂区东西长4公里、南北宽约3公里,面积是原老厂区的6倍还多。在呈“凸”字形的布局中,北部是拥有国内最大修船坞30万吨、15万吨和10万吨浮船坞的修船区;东部是配备国内一流造船生产流水线、厂房面积达数十万平方米的造船区和游艇船机区;西部昂然矗立的4台600吨门式起重机与气势恢宏的50万吨级、30万吨级造船大坞交相辉映,蔚为壮观。

为尽快提高企业在造船市场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抓住海洋工程和造船市场复苏机遇,造船坞尚在建设中,我们就借助15万吨修船大坞,先后承接建造了山东省当年所建造的吨位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的“齐鲁第一船”——10万吨级海上浮式生产储卸油轮、“亚洲第一驳”——3万吨导管架下水专用驳和国内最大的座底式海洋钻井平台——“中油海33”等8座平台,跻身我国海洋工程建造的先进行列。2007年公司一举承接了17艘18万吨散货船建造定单,入选当年世界造船企业前50强。2008年利用新建的50万吨造船大坞,同时开工建造两艘18万吨散货船,分别于2009年12月、2010年1月交付,填补了山东省不能批量建造大型机动船舶的空白。2010年批量完工交付8艘18万吨散货船,成为山东省首家年产量突破百万吨的造船企业,跻身当年中国造船企业十强。如今,北船重工生产的18万吨散货船被誉为“中国型散货船”,并在国际市场上小有名气。2011年开工建造18艘散货船,呈现批量化、多船型建造局面。2013年新承接船舶订单总量超过400万吨,位居全国造船企业新接订单前列。2014年成功交付了全球首制的25万吨矿砂船,创下了山东省有史以来建造船舶吨位最大、建造周期最短等多项新纪录。 25万吨矿砂船“山东政通”轮还入选2015年世界最佳50艘船舶,成为新一代超大型矿砂船的设计标杆。2015年首次承接11.3万吨成品油轮。2016年先后与招商局和工银租赁累计签订8艘世界最大新一代40万吨超大型矿砂船建造合同,首制船已于2018年3月完工交付,并远航中国至巴西航线,7艘40万吨矿砂船到2018年底将全部达到交船状态。截至目前,公司造船共完工交付18万吨散货船39艘、8.2万吨散货船16艘、25万吨矿砂船12艘、40万吨矿砂船1艘、11.3万吨成品油船2艘。随着造船批量签单、建造、交船和多船型建造,北船重工已逐步迈入国内造船企业先进行列。

从一个名不见经传、以修为主的船厂,一跃成为国家大型骨干造修船企业,目送着一艘艘崭新的巨轮驶出船厂,我和青岛广大市民盼望已久的大造船梦终于提前实现!回首我们走过的历程,尤其是搬迁至海西湾新厂后发生的巨变,深刻体会到,改革开放是决定我们当代命运的关键抉择。